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英语)

解读新元:您需要了解新元什么?

关于新元您该了解什么?新元的符号是S$货币,货币代码是SGD,由 新加坡 金融管理局(MAS)监管。新加坡纸币上印有该国第一位总统尤索夫(Yusof bin Ishak)的图像,而公民美德插图则在另一面。新元的钞票面额有S$2、S$5、S$10、S$50、S$100以及S$1000。

 

新元的历史

新加坡货币委员会(BCCS)于1967年4月7日成立。在此之前,新加坡在1845年至1939年间使用叻幣(Straits dollar)。此后不久,马来亚元(Malayan Dollar)取代叻币,随后1953年起使用马来亚和英属婆罗洲货币(由货币委员会、马来亚和英属婆罗洲发行)。

在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后,新加坡继续使用通用货币。然而, 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之间的货币联盟在1965年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并独立两年后就破裂了。新加坡在成立新加坡货币委员会后于1967年发行了第一批货币和钞票。

在货币发行的期初阶段,新元与英镑挂钩在60新元对7英镑(这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因尼克松冲击而导致英镑区走弱)。 从1973年到1985年,随着新国经济多年增长,新加坡将其货币与固定和未公开的贸易加权一篮子货币。

截至目前,新元不仅在本国被接受,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文莱达鲁萨兰国金融管理局(简称文莱金管局)之间的“货币等值流通协议”(Currency Interchangeability Agreement),新加坡元与文莱元得以保持等值互换。

 

货币政策

随着新加坡经济进步,加上对 银行业 和货币环境/政策的需求增加。1970年,新加坡议会通过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令”,并因此在1971年1月1日成立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称为中央银行(世行),是监管机构,有权管理新加坡的货币、银行融方面的事务。 该行的货币和国内市场管理部制定货币政策,负责通过介入外汇市场和通过货币市场操作和流动性设施调整银行体系流动性来管理汇率。

 

新元钞票和硬币

新元以硬币、纸币和塑料聚合物钞票(plastic polymer money)发行过。 第一批硬币在1967年以1,5,10,20和50仙以及1新元的面额推出。1985年第二批硬币的面额分别为1,5,10,20和50仙,以及1美元。由克里斯托弗艾恩赛德(Christopher Ironside)设计了这些硬币的另一面(第二系列)。

铝铜币取代了1美元的钞票,而5仙的硬币也变成了铝铜(其余10,20和50仙仍然是铜镍)。 自2003年开始,面额1仙的硬币已停止流通。

 

新加坡的汇率政策

与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采用利率政策(央行提高或降低利率)不同,新加坡使用汇率来指导新元上涨或下跌。 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指出,汇率据称是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型国但有开放型经济体的国家最佳的抗通胀工具之一。

新元的管理是兑其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一篮子货币进行。换句话说,根据新加坡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各种货币都是贸易加权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新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允许贸易加权汇率在政策范围内波动,其水平和方向每半年向市场公布。有鉴于此,该宽带制定了适应外汇市场短期波动的机制,并为管理汇率提供了灵活性

 

现代的新元

新元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劲的货币之一。新加坡政府为维持货币稳定和抗通胀而作出的持续努力已经对货币产生了积极影响 – 许多贸易商将新元视为避风港货币(Safe Haven Currency)和东南亚区域的代理货币。